发布日期:2016年03月31日
两次亲历上海部分出租车司机拒载和绕路的霸道
该不该打击专车?我们暂且不讨论这个话题,为什么专车会出现,主要还是出租车的垄断和拒载,以及市民出行的不方便导致。笔者上周到上海出差,晚上11点多准备从绿地万豪打车过江去对面的世博洲际,全程6.6公里的路程,我打了5辆上海出租车,前4辆都拒载我,出租车司机拒载的理由很多,包括:找不到路(找不到路,你开什么出租车?我说我给他导航也不行);要交班了;司机住在卢湾区而不想去浦东,难得回来;20几块钱就到那边了,钱少懒得跑。
最后,等到第五位出租车司机,终于愿意开车送我去那边,可能是打车就只要24元钱,出租车司机嫌钱太少不愿跑。可是,在我等到第五辆出租车司机愿意载我去时,我已经在路边打车等了半个多小时了,并且很多出租车本来是空车,招手都不停车。
上海的部分出租车司机很差劲,记得好多年前第一次到上海的时候,那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手机不能导航,于是出租车绕路本是家常便饭。笔者从某个地方打车到另外一个地方,本来只需要50元的车费(回程时乘坐的出租车司机告诉我),但是出租车司机给我饶了200多元的路费出来,并且在打的票的时候还做了手脚,的票上没有显示车牌号码,让你投诉都无门。
打击专车和黑车甚至不惜钓鱼执法
以上就是部分上海出租车司机的素质,当然,这不代表所有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严重影响了上海大都市的形象。市民出行打车难,打车贵、打不到车。然而,管理当局却严查专车等私家车拼车行为,这岂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打击专车是与民众为敌”吗?
部分地区为了打击专车,甚至不惜钓鱼执法,在上海就发生的钓鱼事件,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式执法",18岁司机孙中界愤而断指自证清白。此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然而,最终的事实却是浦东新区将终结孙中界“钓鱼”式执法案并向公众公开道歉;闵行区张晖事件执法取证不正当,区政府将依法撤销原处罚决定。这是政府公信力的悲哀啊,现在为何人们是市政的城管和路政执法的工作人员那么大的意见,那么反感,就是部分的确部分相关工作人员给当局抹黑了。
严打能否打绝上海等各地的专车和黑车?
上海重拳打击专车,又能否打绝呢?上海交通拥堵,其实,本应该鼓励拼车,鼓励几个陌生人一起使用一辆私家车出行上下班等,那样就能减少马路上行驶的车辆数量,从而为缓解堵车贡献力量。同时还能减少城市的汽车尾气排放,一举三得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这些专车和私家车参与拼车运营影响了出租车司机及背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于是出于相关利益的保护,就严打专车等行为。一边在严打专车,但是出租车的服务和拒载现象却不停发生,笔者上周在上海半夜被出租车拒载四次,那种感受真不好受。
受百姓欢迎的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是破坏者也是创新者该鼓励还是该打击?
上海对跑专车的当事人进行1万行政罚款和暂扣驾驶证3—6个月的处罚,还将对网络平台进行10万元处罚。这是否就能把专车,甚至路边的黑车打绝呢?其实,在很多地方,黑车很多。有需求就会有提供服务的市场,严打专车还不如进行疏导,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不过,伴随近年来专车等打车软件的出现,作为一种互联网+的产物,存在必有合理性。如果说专车等抢了出租车司机的饭碗,抢了相关垄断利益者的利益;那么,未来智能驾驶汽车普及之后,岂不是智能驾驶汽车也会抢了司机的饭碗,就让当局打击智能驾驶汽车研发公司?可以肯定,未来的未来,随着智能驾驶汽车的普及,很多司机工作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失业,这是否就应该坚决反对智能驾驶汽车的普及呢?
历史是前进的而不是后退的,新生事物只要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打不死打不绝的。专车未来的命运是什么样,各地严打专车,又能否让相关利益者的垄断利益得到永久长青而享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