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你的股票投资为何总是亏?
2016-07-02 法人汇
为何我们初入股市,都能够很容易赚到钱,但最后大部分人终于还是赔钱了?
绝大部分人进入股市,都来自于周边亲戚朋友的“赚钱效应”。一轮牛市起来,水涨船高,周边炒股的人都赚钱了。在耳濡目染之下,初入者也抱着一颗“赚钱”的心,兴冲冲地就跑去证券公司开户了。
”赚钱效应“发生时,是牛市的某一个阶段,而且牛市还没有走完。牛市的特点就是大部分股票都是上涨的,所以初入者很快就能赚到钱。
股市“一赢二平七亏”,作为牛市的初入者,没有人相信这一点。即使相信,大多也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属于能赢的那10%。
最开始,初入者只是小打小闹,投入的资金也很少,一两个月工资,或者父母给的零花钱。由于是牛市,鸡犬升天,随便买入一只股票也很容易赚钱。这时初入者很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就是将股票的浮盈,当做是意外之财,并且与平日的消费联系在一起(往往是非必要消费)。比如小王月薪5千元,投入了1万元(两个月工资),买入股票后不久,就上涨了5%,产生了500元的浮盈。小王除了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还会将这500元理解成“可以上馆子搓一顿了”,“要是去足浴都可以六七次了”,“再涨一点都够买上次看中的大衣了”。
此时,初入者免不了将股票的浮盈当成“赚钱”了。往往会在消费的时候“奖励”自己一下。随着股市的继续上涨,初入者很快就会产生“后悔”心理——后悔自己买少了!因为人的欲望是难以满足的,小王会想,“当初如果多投点就好了,我不止可以买了上次看中的大衣,还可以把家里的笔记本电脑换新“。
于是,初入者开始慢慢加大本金的投入。在此过程中,初入者会遇到很多插曲——偶尔的下跌,教会了初入者应该“落袋为安“。起初刚刚卖出后,股票继续下跌,初入者会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卖得对。可过不久,这只股票又开始继续上涨,并且超过了初入者的买入价。此时初入者看着眼红,要么继续买入,要么换一只看起来”更有潜力“的股票。
几轮操作以后,初入者慢慢也总结出一些自己的心得,并不断得到股市的验证。此时就会出现一种现象,叫做“新手教老手”、“徒弟教师傅”。
就这样,指数一路高歌向上。上涨途中,偶尔也会遇到暴跌。暴跌的特点是,往往发生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好消息,也没有任何坏消息,不知不觉就跟抽风一样暴跌了。等收盘以后(甚至盘中),N多个坏消息就被猜测出来,演绎成N多个版本。此时总有看空、逃顶的声音,但是,过不了几日,指数又会在暴跌的基础上创出新高。
到牛市后半段,一有看空的声音发出,就会遭到初入者的谩骂——很显然嘛,耽误了公众“赚钱“的大事。随着牛市的发展,这种看空和逃顶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每次发声都会被埋怨,每次发声都被证明是错的。看空者颜面尽失,甚至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看法,加入看多的行列。接着,市场上逐渐有很多种解释,来支持牛市的高估值,并且给出了不切实际的点位预测,例如“万点不是梦”。一次次下跌后又被拉起的股指,也让初入者相信,这个梦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这个时候,初入者仍旧是赚钱的。但是在过程中,除了欣喜之外他们内心也经常饱受折磨。股票涨了,但没有其他主流板块涨的多,折磨;股票涨了,但没有大盘涨的多,折磨;自己持有的股票总是涨得慢,折磨;自己刚卖掉的股票总是大涨,折磨。在轮番的折磨中,初入者不断变换自己持有的股票,有时根本不记得自己买了那几只股票。而折磨的根源,就是前文提到的“赚钱”的思想,而典型的表现则是会把浮盈具象化,跟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联系在一起。
股指上涨得越高,初入者的仓位也越来越高,不多久就没钱可以投了。后悔的心情不断侵蚀着初入者的内心,“当时多投一点就好了,当时如果多投一点,我都可以少上几年班了“;”当时多投一点,我都可以换台车了“……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于是初入者开始”借钱买股“了。融资融券开通后,让“借钱炒股“变得更加容易。如果借钱炒股有赚头,那么借的钱还可能会更多。初入者已经不相信股市还会下跌。
在一轮牛市中,大部分人初入者的盈利无法超过指数,主要原因有三点:
1、在牛市初期,初入者总是在回调时卖出股票,直至股价又大幅超过卖出价时,初入者重新杀入。在此过程中,初入者没有吃到整个涨幅。
2、牛市后期,初入者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甚至借钱炒股。使得初入者的成本都集中在高位。
3、牛市中频繁操作的交易成本。
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
一只股票,5元时,小王买了1万元;(试探)
7元时,小王买了2万元;(当初买少了,再买点看看)
10元时,小王买了10万元;(再多买点,争取换个好车)
15元时,小王买了30万元;(早知能涨到15元,当初5元就把家里的钱全买了。现在赚的钱都顶我10年工资了)
20元时,小王借钱买了20万元;(爸,妈,最近手头比较紧,先借点钱用用。)
25元时,小王借钱买了40万元。(兄弟,给我借点钱呗,明年还你50万)
好了,问题来了,这只涨了5倍的大牛股,小王的综合成本是多少?回调多少比例,小王盈亏平衡?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许多骗局。如果你常看新闻,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传销,都是给到初入者一个“暴富”的梦想。例如:“这是国家XX金融工程(计划),只需投入6.98万元,最多可获得上千万元的回报。”像这种说法,凡是脑子清醒一点,几乎不可能上当。但是经过传销人员无比热情的气氛感染,以及组织里“先富起来”那拨人的“示范”作用之下,还真有不少人上当。
除此之外,我们身边也充满了诈骗电话和短信。这些骗局总是利用了人们的两个心理,一是短期内就能捞到大钱;二是机会难得,再犹豫就没有了。如果此刻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与其他人相比,我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何这个“大钱”我能赚到别人不能?
在股市中,也是一样的情景。到牛市中后期,新进的初入者,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K线都不认识,却认为自己能够在这片市场上“赚大钱”。此时人们的心理,一是短期内能够捞到大钱,二是再不买就涨上去了。有没有发现,这种心态其实普遍存在。当你买房的时候,你的置业顾问也是通过两种方法逼定的:一是房价马上就要涨了,或者优惠马上就结束了;二是你中意的好房源被其他客户看中了,还不买就没有了。
牛市的拐点是很难判断的,谁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股指掉头向下时,几乎没有人警惕,大家都还像身陷传销组织一样,沉浸在即将“暴富”的憧憬当中。
之前牛市每一次下跌,都有人喊“狼来了”,使得真正狼来了的时候,已经没有人相信了。几乎所有人依旧认为这一次的回调,跟以前一样,是买入的最佳良机,后续股指仍然会涨到更高的点位。
心理学有一个词语,叫“锚定”。在股市中,人们总是记得一只股票最近的价格,并且以这个价格作为参考点,来指引自己的行为。比如一只股票,如果从10块上涨到20块,人们会觉得这只股票已经很“贵”了。但也还是这同一只股票,从48元跌到38元的时候,人们往往忘记之前10元的价格,而以48元的价格作为参考(锚),认为“38元”的价格很便宜。正是这种心理,在牛顶的右侧,同样会套牢一大波资金,这波资金看中了“看起来便宜的”股价。
很多人都自信自己有“逃顶”的本领,认为自己不会是最后那个傻瓜,但实际能做到的微乎其微。在牛顶的一片热闹声中,一方面受气氛的感染,还沉浸在“我能赚大钱”和“再不买就没有了”的心态中;另一方面由于“锚定”的心理在作祟,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抄底,直至耗尽可用资金。
不管你信不信,大多数人的买入资金(包括借钱买股的资金),都集中在牛顶的左侧和右侧。此外,由于初入者往往是产生“赚钱效应”以后,才进入股市,而此时往往距离熊市底部已经有一段距离。因为这些因素的影响,虽然在牛市后期,大部分人都赚钱,但相比最后套在牛顶左右侧的仓位来说,浮盈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初入者的这些浮盈,在熊市初期的下跌中很快就会耗尽。
在股市中,还有一种很有意思,而且比较普遍的心理,就是将浮盈当作真实的盈利,还不时计算自己的账面资产,心里美滋滋的;但遇到浮亏,则认为只要不卖,就不算是真实的亏损。这种心态,使得在上涨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落袋为安,不断变换买入标的,交易活跃,成交量放大;而在下跌的过程中,人们则选择死拿。因此,上涨的股票拿不住,下跌的股票可以拿很久。这是造成“七亏”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等到熊市到来,买在高位的资金,根本经不起股价下跌的侵蚀,很快就会变成浮亏。在下跌过程中,普通人在两种情况下,能够忍痛卖出:一是10%为界限,下跌不超过10%的情况下,不少人还是有“割肉”的勇气。一旦浮亏超过10%,许多人就不再愿意卖出股票,因为一旦卖出股票,就变成“真亏”了,不甘心。另一种情况,则是在“盈亏平衡点”的位置,“就当没玩过”,“收手算了”。“一赢二平七亏”中的“二平”,很大一部分来自此时的“收手”。
大量的资金,买入价集中在牛市山顶左右侧的。等熊市到来,这些昂贵价格买来的“筹码”,一小部分能够在盈亏平衡点之前逃出来,一部分在长期的熊市之中,忍不住煎熬,非常低的位置抛出;还有一部分则被持有者所遗忘,直至下一轮牛市到来。
这样的故事一轮又一轮的上演。但走过一轮牛熊的老股民,大多还是难以记住这些教训,又走入新一轮的“一赢二平七亏”。并非是我们不具备记忆力,而是人的本性决定的。个人投资者要想跳出这个循环,最起码需要做到的,就是摒弃掉将浮盈浮亏和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能力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投资只是一个数字游戏罢了。
关注老周内参微信号: ? laozhouneican
每天推送当天市场热点选股方法,买卖点技巧,心态等个股咨询

最新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