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上海舞女收入堪比金领 让明星和校花都纷纷下海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5日




交谊舞在晚清时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一起传入上海,但是一直在洋人的夜总会、俱乐部之中流行,是一种与人的生活相当遥远的娱乐活动。1922年上海的一品香旅社也仿照洋人举行“交际茶舞”,不售门票,参加者都是达官贵人,从此拉开了上海人跳交谊舞的序幕。
1927年下半年,有舞女伴舞的上海真正的营业性舞厅巴黎舞厅开业,布置富丽堂皇,吸引了一般时髦的男女青年常去常往。鉴于舞厅生意兴隆,国人于是竞相争设舞厅,大华、新新、爵禄、月宫等舞厅迅速崛起,至1928年4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上海的舞厅就己经达到三十几家之多。

舞女的经济收入远远超过了其他女性从业者的经济收入。1928年《申报》上的一篇文章记载了普通舞女的收入状况“按舞女的收入调查,每夜和舞场对折至少净挣四五元,多至一二十元不等,统计一月起来,均有一二百元,其数也很客观,像我们绞脑汁弄笔头委实望尘莫及,恨不化作女儿身呢。”一名普通舞女的这种经济收入不但可以使自己过上摩登女性的生活,还可以有能力地改善自己家人的生活。
舞女的高收入不仅吸引了一般家庭女子,也使得女电影演员、高级妓女和女学生投身舞厅充当舞女。如三十年代红遍上海滩的舞星李丽娜就是电影明星出身,“初为国光影片公司演员,所作片成绩咸佳。国光停产复为明星演员,继而入爵禄为舞星”。舞星黄秀英则是高级妓女转业而来,“舞潮未兴时,英曾隶福裕里芝芳家,十二时前应征,十二时后则伴舞于巴黎饭店。未一个月竟常作舞星而弃芝芳为秀英矣。又一周乃截发作西装。客有讯其弃伎习舞之故,则云`跳舞场生意比较出堂差好,务必应酬客人,只要人漂亮,跳得好自然好进帐,所以奴勿吃堂子饭哉。'”

不仅青楼女子要当舞女,就是上海一些有名的女子中学里的高才生也甘下舞池,成为二十年代末上海早期舞女的来源之一。爵禄舞星李香宾为爱国女校之高才生;先在爵禄后入巴黎舞厅的李丽娜为圣玛利亚女校之高才生;巴黎舞星徐小曼为振德女校之高才生。
早期的上海舞女整体素质还是相当高的,当舞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周旋于达官贵族、文人雅士和各国洋人之中,充当舞女要有些看家本领:除了跳舞外,还要会讲外语,懂西方礼节,会骑马,能游泳,会打网球等等”,除这些西方的事务要精通外,有深厚的国学基础,能够和客人边跳舞边谈论歌词诗赋,也是舞女最好要掌握的一项本领。

被誉为“女子习舞第一人”的何影梅,英文名Mable,就不但西文说得好,诗也写得好:“芳心寂寞依修竹,此身漂泊在天涯,回忆当年犹有恨,故园归去己无家”这首《舞罢归来有感》就曾被当时的舞客所称颂。
爱历史官方微信公众号:ilishi_com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5039570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747364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