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爆发,是好莱坞文化的胜利

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5日



文 | 李啸天
国产保护月里,没有好莱虎的冲击,国产电影一片乱象,乱到有些让人看不懂。看不懂《我是路人甲》为何在梁朝伟、舒淇、林青霞的力荐之下,票房依然惨淡;看不懂《道士下山》究竟再下怎样的一盘棋,最终能获得怎样的地位;也不看不懂《大圣归来》在几乎没有什么宣发的情况下,突然就火了起来。
其他的暂且放一下,且说《大圣归来》火了,这无疑是件好事,对电影尤其如此。自《宝莲灯》以来,我们已经多年没有看到过这样一部让人感到舒服的国产动画电影了。既然世界太乱,参不透的玄机那么多,且不去参,只来看看这部神作为什么会火吧。
先说一些大家都看得到的:首先,必须是国产保护月。如果同期的《头脑特攻队》、《小黄人》获得引进,结果怕不是这个样?
其次,大热IP。《西游降魔篇》、《大闹天宫》掀起的西游热潮让这部古典名著成为了炙手可热的IP,《大圣归来》可谓生逢其时,占尽天机。

再次,诚意之作。导演田晓鹏八年磨一剑,《大圣归来》确实是一部制作精良的良心作品,它配得上“自来水”(自愿来推荐的水军)的苦心。
再再次,竞争对手的不给力。《小时代4》、《栀子花开》的观影对象只限于特定人群,《道士下山》泥沙俱下,不能拥有足够的说服力,其他选手更为孱弱,于是,《大圣归来》拥有了爆冷的实力与空间。
最后,暑假档。《大圣归来》的档期,恰好进去了暑假档,电影快速发展的步伐,已经证明可以在同一时期内容纳下多部影片,以求得共赢,庞大的市场容量也留给了《大圣归来》爆发空间。
以上这些都是《大圣归来》之所以可以红起来的必要条件,但并不代表有了这些条件就必须火。君不见拥有差不多条件的《魁拔》、《一万年以后》就输的很惨吗?那么,《大圣归来》能火,肯定还有其他原因,它一定是切中了某种命脉。

先说说《西游记》这个IP,作为传统四大名著中整体成就最差的一部,西游故事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角色。尽管《西游记》中充满了佛与道的宗教冲突,但归根到底孙悟空是儒家精神的化身。大闹天宫时期的孙悟空象征了一位仕子顽劣与叛逆的青少年,那么经过五指山的涅槃之后,取经时期的孙悟空则象征了成熟的儒家男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孙悟空与他的小伙伴们历经重重磨难践行的正是这种儒家精神的外化。文化传承上下数千年,佛与道此起彼伏,而儒家文化也是贯穿始终的。孙悟空所做所为,以及他取得的成就,不正是屈原、李白、苏轼、唐寅等历代儒生孜孜以求的。不畏艰难险阻,一直勇往直前,孙悟空做到了儒生们想做又没有做到的事,因此,这一形象从诞生起就成为了理想的化身,被人所爱。
后来,传统文化凋落,儒家精神也七零八落,我们学习西方约了一百年,依然是一派混乱。就如邯郸学步里的那个燕国人,到最后赵国的步伐没学会,还把自己原来的步伐给丢了,最后只能屁滚尿流。我们何尝不如此,马列没学来先进,传统倒丢了不少。以至于反映到文化作品中,从西游的IP中,衍生出来的,不再是儒释道的纠结,而成了《大话西游》一般的爱情故事,《西游降魔篇》也同样如此。道统可灭,爱情也永存。借了西游的壳,讲现代的爱情悲剧,成就了刘镇伟与周星驰。

记住,周星驰他们的成功是讲了一个现代性的话题,戳中了现代人精神上的软肋,撸中了大众需求的G点。而《道士下山》之所以被诟病,很大程度也在于它依然在努力发掘碎片化了的道统,致力于高屋建瓴地构建新文化的屋脊,但岂不知在世界一体化的大潮中,固守本源文化,拒绝求新求变,只能是死路一条。陈凯歌始终没能放下自己宗师一样的架子,一直在端着说话,而新一代崛起的人生活在信息化的时代,恰恰习惯了反权威,拒绝精神膜拜,两者的方向是偏的。于是,陈凯歌努力构建的《无极》世界,就被迅速地解构成了一个笑话。《道士下山》中,陈凯歌依然在致力于构建一个自诠的精神世界,可是观众依然不愿意陪他玩。最后的结果是,《道士下山》充满了陈凯歌的诚意,却依然不被接受,《无极》产生的魔咒挥之不去,几成梦靥。
《大圣归来》成为新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它在《大话西游》的爱情主题之外,用上了更为普世的人性主题。《大话西游》假借了孙悟空肉身凡胎时的故事,《大圣归来》则从唐僧的角度出发,同样讲述了一个不一样的孙悟空。
《西游记》中记述了唐僧落世凡间,身经十世才见得孙悟空,并结为师徒。前九世每一世都是一劫,并在修身上更进一步。具体这九世唐僧都经历了什么,书中没有说。《大圣归来》就假托故事发生在唐僧肉胎第一世时期,初成长的唐僧刚刚遇到孙悟空时候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九世轮回都发生在唐僧遇到孙悟空之前,《大圣归来》则改写为九世都在遇到孙悟空之后,《大圣归来》只是系列的第一部,后九世则为后来的剧集打下了伏笔。这第一世里的唐僧还是一个小婴儿,但已经有了救苦救难的意识。他无意间救出了被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并以他为偶像,穷追不舍。而从孙悟空的角度上,他早年大闹天空,曾经叱咤风云过,而五百年太久,已经被岁月折磨去了棱角。好汉不提当年勇,现如今,面对面对苍茫的时空,不知自己究竟该做些什么。想回花果山,路还远着呢,这一路,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这活脱脱一个当今时代中年落魄大叔的形象,忘记了理想,放弃了追求,茫然不知所终。而恰恰是激流中的前面唐僧,最终激发起了他内在的渴望,从新振起。就这样,说到底是一个找寻自我,重新认识自己的故事。
这个路数,在好莱坞,早已经是滥大街了的套路。但我们没有,我们的导演如陈凯歌还在构建道统的路数上默默努力呢,或者如郭敬明一样致力于构建虚假的幻梦,给粉丝们服用精神鸦片。所以说,《大圣归来》的胜利,不是传统文化的归来,而是与西方主流文化的接轨。

电影是一种文化,好莱坞是西方文化的代表。西方文化也是当今先进文化的代表,优秀的好莱坞电影,能够被举世接受的片子,背后代表的一定是普世的价值。《大圣归来》习得的正是这种普世价值的因子,汲取的是最为普世的人性价值因素。将现代人普遍的生存状态透过孙悟空符号化的意义传递了出来。因为这一点,才真正戳中了目前电影消费主力的80后们,再然后用他们手中的话语权将这种声音传达了出来,形成源源不断的“自来水”。
所以,欢呼吧,我们与世界文明结了轨。当然,我们希望,这种接轨迈的步子再大一点,不仅仅限于文化层面之上。
拇指阅读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5039570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747364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