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年07月17日
穆斯林斋月期间,有种酷似锅贴的甜点在阿拉伯世界广为流传,是家家户户在日落后开斋饭桌上的必备美食。它就是“卡塔伊夫”。
卡塔伊夫的圆形面皮由白面、水和牛奶混合而成。面皮一面被烙至金黄后,填入白奶酪或各类果仁,如包饺子般对折封口,再次炸制或者烤制,最后浇上金黄的糖浆或蜂蜜。新鲜出炉的卡塔伊夫面皮酥脆,馅料绵软,口感丰富,甜度适中。
在巴勒斯坦加沙城,几乎每个角落都能看到现场制作卡塔伊夫面皮的小贩。烈日下,小贩迅速将面糊摊入饼铛,烙至金黄,而后取出售卖,此时,门前早有市民排起长龙等待购买新鲜出炉的面皮。家庭主妇们则忙着包馅料,熬糖浆,保证在日落后第一时间将热气腾腾的卡塔伊夫端上餐桌。
加沙小贩达尔韦施·扎鲁尼一天能卖出十几公斤烙好的卡塔伊夫面皮。他告诉新华国际客户端,“这(卡塔伊夫)在斋月期间很流行,大多数人会买卡塔伊夫面皮,拿回家自己做。许多甜点都是在店里做好,带回家已经冷了,但卡塔伊夫不同,因为在家做,所以上桌时还是热的,” 扎鲁尼说着,笑嘻嘻地将刚出锅的面皮装盒出售。
斋月期间,虔诚的穆斯林日出至日落禁止饮食,只有在每天日落后才可享用食物,一些斋月美食应运而生。穆斯林在把斋一天后吃上一口卡塔伊夫,不但可以一饱口福,还能快速补充身体急需的热量。
制作完成的卡塔伊夫形状半圆,色泽金黄,酷似半个月亮。结束一天的斋戒,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品尝美食,尽享天伦。对于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来说,没有卡塔伊夫的斋月晚餐是不完整的。
新华国际客户端了解到,在巴勒斯坦,有关卡塔伊夫的历史起源有着不同说法:有人认为卡塔伊夫大约300年前起源于土耳其,也有人认为这种甜点几百年前首先在埃及出现。
即便对于贫穷的加沙人来说,卡塔伊夫的价格也很低廉。1公斤卡塔伊夫面皮售价只有大约2美元(约合12.4元人民币),人人都能买得起。 生活较好的家庭会选择价格较贵的果仁馅料,贫困家庭也可使用奶酪或者便宜的椰枣作为馅料。尽管口感不同,但一样美味。(记者高路 刘立伟,编辑宋盈,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