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的德国:货币烧火糊墙

发布日期:2015年08月30日




第一次大战后, 德国成立了魏玛共和国。从1919 年到19 23年期间, 德国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 犹如脱脱缰野马, 货币流通量和消费物价的增长率达到了天文数字, 整个国民经济遭受破坏和停顿, 成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 被称为“ 德国魏玛式的通货膨胀“。

早在战争期间. 德国的通货膨胀已露端倪。1914 -1918年流通货币总量增加了5 倍, 马克购买力下降。但是, 在战时经济条件下、由于物价由官方控制并实行食品和生活日用品配给制, 通货膨胀尚处隐形。战争结束后, 通货膨胀由隐蔽转为公开。流通货币数量日益增加, 马克币值迅速下滑。特别在1922年与1923 年.通货膨胀犹如脱缰野马, 发展为一场骇人听闻的灾难。

1923 年货币发行量高达4965850000000亿马克的天文数字, 而工业生产指数则下降为46.9。如果加上德国四大银行发行的纸币,再加上紧急货币以及私人团体和银行发行的证券, 那么1923年底德国境内的货币流通童量高达77358亿亿马克。1923年10月1美元可兑换72.5亿马克, 1923年12月就到1美元合42000亿马克的天文教字。德国马克失去了一切货币功能, 成为废纸。

1923 年物价更是扶摇直上。6 月, 1升牛奶的价格为1440马克, 1封信的邮资100马克。10月初, 1 升牛奶的价格上涨到540 万马克, 邮寄1封信200万马克。到11月底,1升牛奶竟卖到3600亿马克. 用邮车运送邮件1公里收费400亿马克。

马克贬值、物价飞涨使流通货币量剧增。尽管德国动用了300家造纸厂和足足2000台印刷机昼夜赶印钞票,但纸币仍不能满足交易的需要。买一个面包或一份报纸装一背袋或一儿童车钞票还不够。工资不得不改为每周发放, 每逢发薪日人们必须携带洗衣服的大篓子去领取薪金。
1922年夏天, 英国驻柏林大使艾伯纳子爵记载下这样一幕“悲壮事件”。当协约国赔款委员会访问柏林时, “ 德国政府为向该委员会提供铁路以及可供6 周使用的汽车费用,这笔20马克票额的钱必须由7 名银行职员用一个巨大的纸篓从银行运到火车站。

通货膨胀造成的经济混乱和生活穷困进一步激发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情绪, 致使罢工、抗议和起义时有发生。中产阶级的大量破产使其认为受到共和国政府的欺编和愚弄, 对政府的怨恨和愤感油然而生, 此后, 他们不再关心、支持共和国事务。 许多人受到纳粹党宣传的感染, 成为纳粹运动的重要社会力量。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逐步走上舞台,历史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欢迎订阅爱历史官方微信公众号:ilishi_com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50395701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747364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